主页 > 币圈资讯 > 正文

迷因币热潮下的冷峻反思:加密生态亟需回归常识之道

佚名 币圈资讯 2025-04-01

段永平在他的问答录中有一个提问在我看来是灵魂之问:

你投一个公司不投它的价值,那你到底投什么?

什么是公司的价值?

巴菲特和段永平都说过类似的话:一个公司的价值就是一个公司能产生的未来现金流的折现。

如果不是投这些,而是投其它的东西(比如市场情绪的起伏、短期价格的波动)那就不是投资。

如果不是投资,那玩法就有很多了。

有个网友说了这么一个案例:

一个刚上市的公司,利润才1亿美元,市值竟然能超过100亿美元,他好奇怎么那么多人还前仆后继地冲进去买?

段永平的回复(大意)是:这很正常,你去一趟澳门的赌场就知道了。

这些花样的玩法短期看来是很酷、很刺激,但长期看都是无法持续的。

顺带说一句,投资赌场是一个投资,可上赌桌就不是一种投资了。

投资的根本目的是谋求公司长期稳定的盈利和增长。

我觉得这个基本原理在任何领域都应该适用。如果有所谓的哪个生态不适用那只是潮水还没有退却,裸泳的人还没有暴露出来而已。

我认为这个方法也一定适用于加密投资领域。

但在当下的加密生态,可能大家都习惯了赚快钱的方式,认为过往那些不正常、短期的挣钱方式可以持续、可以持久,所以反而忘掉了常识,反而认为常识在这个生态不适用。

这一轮加密行情到现在走得如此拉跨在我看来本质上就是回归常识的过程:

除了提供短暂情绪价值的迷因币、迷因币平台和作为标杆的“收藏品”之外,生态中没有出现能够健康、持续,能够提供价值、提供服务,能够产生稳定盈利和现金流的商业模式。

所以和迷因币关联不大的其它项目代币其价格都会逐渐回归它们在市场上应有的地位。

但是仅仅靠迷因币和迷因币平台的繁荣能带动整个生态的繁荣吗?

这就好比美国如果只有拉斯维加斯,而没有科技、教育、金融、军事,那美国还是今天的美国吗?

同样的道理,在当下的加密生态,比特币之所以还能挺直腰杆,在我看来恐怕也只是暂时的,这个“暂时”体现在目前大家还相信这个生态的未来会蓬勃发展,会无比壮观。

在这个生态里很多人会说:买什么最后都是买比特币。

这句话从过往和现在来看被市场证明都是正确的,但我很怀疑未来它未必正确。因为它的根本落脚点是把整个加密生态的价值锚定在比特币上。

如果整个加密生态的价值是锚定在比特币上,那比特币的价值又锚定在哪里?

去中心化、限量稀有、不可摧毁......

这些我都承认,但如果仅仅是这些,它的价值上限我认为是肉眼可见的。

我认为这个观点的根本问题在于它把因果关系搞反了。

我认为整个加密生态的价值不是锚定在比特币上,而是比特币未来的价值应该锚定在整个加密生态上。

长远看,我认为比特币的价格决定于加密生态的繁荣。如果整个生态的价值和服务始终不能体现,不能反映到用户的体感上,比特币的价格也会逐渐缩水或者停滞在某个会让很多人失望的价位。

我把比特币比作收藏品,我还是可以用收藏品做类比。

1949年到2000年的这段时间,齐白石的画有多少人问津?

为什么2000年后,它们开始受到高度关注并且价格暴涨?

根本原因是中国大陆的经济出现了飞速发展,财富效应外溢到了收藏品。

如果未来中国大陆的经济不复往昔,甚至回到那些不堪回首的年代,齐白石的画还会有今天的价格和关注度吗?

它们当然还会有价值,但价格一定会比今天大打折扣。

加密生态同样如此,不管是比特币还是加密生态本身,它们的未来都决定于这个生态的繁荣,决定于生态中能提供价值和服务的项目。

回归常识,用常识重新审视加密生态,寻找价值项目是这一轮行情走到现在我能想到的一点反思。

QQ群

扫码进项目交流群

标签: